“随着网络直播行业的迅猛发展,直播内容打擦边球、青少年模式流于形式、主播偷税漏税等现象引发关注,我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加大监管力度,肃清乱象,规范互联网直播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网络直播乱象丛生 亟须从严监管重拳整治
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副教授 马春雨
近年来,依托互联网科技的高速发展,网络视频直播异军突起,从最开始的“拍短片、图一乐”,到后来的“流量换上榜、人气换打赏”,再到现在的直播带货,网络直播越来越火,捧红了一大波网红,同时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直播行业中去。网络直播降低了“走红”的门槛,让众多“草根”有了一夜成名的机会。一个麦克风、一个摄像头成了网络空间里的掘金工具。
今年全国两会前,我专门针对网络直播行业进行调研。我在调研中发现,直播行业存在管理盲区,“打擦边球”情况较多。在该领域,由于主播的收入与网民的打赏和平台热度有关,一些主播为博眼球往往在直播时加入色情、暴力等内容,比如脱衣、色情段子等出现在直播中,严重污染网络环境。这些不良内容暗藏在互联网“角落”,对未成年人危害巨大,是导致其价值观扭曲的精神“鸦片”,必须持续开展治理工作。更为关键的是,我发现多数直播平台的体验版本均没有强制实名认证的规定,用户只需要通过手机号、邮箱等注册或第三方账号例如微信、QQ、微博等就可登录。这意味着,多数直播平台上的青少年模式可以被轻易“绕过”,不需要实名认证,使用时长和打赏均不受限制。
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是直播平台设立门槛较低,从业人员缺乏明确的准入制度,传播终端较为隐蔽和灵活,违法成本较低。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我建议国家广电总局对直播平台和网络主播加强监管。
我在建议中提到,国家相关部门要限制直播平台数量,严格审批,限制平台中每个人单日刷礼物价格和数量的上限,严格审查直播内容,以重奖鼓励举报者举报违规内容,低俗主播犯规要永久封号,重罚甚至取消所在直播平台营业资格。此外,还应该对主播的年龄进行限制,主播一旦被封号,不能重复申请。用户登录直播平台必须实名认证。
近两年,主播偷税漏税现象频发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今年全国两会上,我还提交了《关于国家税务总局加强对直播平台和网络主播税收管理的建议》,希望国家税务机关加强对直播行业的征税监管。
从新闻报道中我们看到,为了攫取更大的利益,许多直播平台和网络主播偷逃税款的现象屡见不鲜且数额巨大,尤其是带货主播。带货主播连接起商家、消费者和直播平台,只有厘清各参与方的责任,才能对其进行有效监管。
我建议国家税务总局建立对直播平台和主播的收入与扣税监管系统,只要是在国家广电总局注册的直播平台,其名下的所有收款账号都要接入税务局的监管系统,采用自动扣税方式收税;对于不如实将直播收入上报监管系统而采取欺骗方式偷逃税款的平台与主播,一经查出,不但重罚,还要永久封号,注册人将永久不能再注册新号。
直播间不是法外之地,治理网络直播行业乱象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只有各部门通力配合齐抓共管,才能真正还网络直播平台一片清朗。
3月25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网络直播营利行为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网络直播平台要认真落实管理主体责任,加强网络直播账号注册管理和账号分级分类管理,每半年向网信、税务部门报送存在直播营利行为的网络直播发布者个人身份、直播账号、网络昵称、取酬账户、收入类型及营利情况等信息,配合监管部门开展执法活动;要求网络直播平台、网络直播服务机构应依法履行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义务,不得转嫁或者逃避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义务,不得策划、帮助网络直播发布者实施逃避税。
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身在其中。我认为,治理直播营销乱象,必须进一步从严监管重拳整治,着力破解平台信息内容呈现不良、功能运行失范、充值打赏失度等突出问题,切实保护好群众的切身利益。
来源:检察日报
上一篇:直播平台的运营套路 下一篇:没有了
以互联、互动、互利为理念,共享信息和资源,共建一个以"文化领先,经济为心,产融结合"的国际化联盟合作传播体系。
影视是以拷贝、磁带、胶片、存储器等为载体,以银幕、屏幕放映为目的,从而实现视觉与听觉综合观赏的艺术形式,是现代艺术的综合形态。
在互联网新媒体上传播的时长在30分钟以内的视频;随着移动终端普及和网络的提速,短平快的大流量传播内容逐渐获得各大平台、粉丝和资本的青睐。
受教育者经过国家教育考试或者国家规定的其他入学方式,进入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的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获得国家承认的学历证书的教育形式
由政府机关或者代表若干国家的区域性组织根据申请而颁发的一种文件,这种文件记载了发明创造的内容,并且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这样一种法律状态